亮點榮譽
|
工 業 設 計 無 關 藝 術 ??!![]() 最近在朋友圈讀到一篇文章,內容大概是工業設計不是藝術設計,請把工業設計作為一門純理性科學來看待。文內洋洋灑灑上萬字,列舉了許多例子。比如產品的材料、生產工藝、模具等是如何反過來決定產品本身的設計概念和方向的。文章核心思想是想告訴人們在工業設計中藝術無關痛癢,結構、功能、材料才是重中之重。
讀完全文深吸一口氣,腦補了一下80年代大家圍坐在黑白電視機前,電視畫面點亮時群眾們發出的歡呼聲。首先我認同材料、工藝、模具等在工業設計領域中的重要地位。其中任何一項的偏差和不確定性都會最終影響到產品的品控、表現力和功能性。然而在我看來,這些都并不能成為左右藝術以及創新在工業設計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一件產品的生存哲學和一個人的生存哲學本質上是一樣的。如果把產品的工藝材料比作智商,把外觀的藝術美感與功能創新比作情商,那一個智商高情商平平的人在社會上的競爭力會遠不如一個智商平平但情商很高的人,這點想必大家都會認同。
其實如果原文把標題中的“工業設計”改成“機械設計”那會變得更合理一些。在機械設計領域幾乎所有的設計都要以將產品本身的功能+效能發揮至百分之百為最優先。就比如在發動機的演化過程中產生了噴氣式、轉子、星型等等。這些不同種類的發動機完全是由其功能和數據指標來最終決定外觀的。它們在使用時并不會直接暴露在用戶視野中,所以大部分情況下外觀對于這類產品而言只是一個蒙皮,顯得無足輕重。
轉子發動機 剖面圖
然而,機械設計只占工業設計的一小部分。甚至可以說傳統意義上的工業設計和機械設計根本就是兩個分支派系。我理解下的工業設計更多的指設計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直接通過感官接觸的日常用品。
行業問題
縱觀過去20年中國工業設計搖籃深圳與國際小商品市場義烏的興衰變化。從最初大量仿制國外產品,依靠低廉的勞動力迅速鋪貨占滿市場遍可輕松賺個盆滿鍋滿。到前幾年遭遇產能過剩、人力成本上升、同質化產品過多的問題導致市場的迅速衰敗,大量資本經營困難。到最近越來越多的有志資本開始逃離這些集聚度過高的城市進而向北京、南京、杭州、上海等城市靠攏。
淺層上看這反映了一個城市的發展問題。既過度密集化的產業集聚分布必定會導致整個區域的迅速衰敗。由于相互沒有地緣隔閡,企業與企業間過于簡單的就能獲取想要的資源。這會導致其迅速失去前進的動力和尋求創新的積極性。深層看這其實是因為絕大部分企業當初都將資本投入在能“簡單暴力”產出的生產、制造部門而非“虛無縹緲”的美學、創意部門??磭馐裁串a品成功就整件、整個生產線這樣搬回來,改一改就能在國內大賣特賣。也許在10年前,消費者和生產者信息嚴重不對稱的時代這樣可以行得通。但在現如今,大部分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視野已經持平甚至部分遠高于生產者。一個保守、沿用10年前毫無創意、古板造型的產品對于中國的新消費者而言可能提不起一絲興趣。他們甚至不會花1秒鐘時間去了解這件產品的內在,即便它擁有非常出眾的功能?,F在的人們更愿意駐足在一件極具美感或者從未見過的事物上。當他們走近后才會去靜靜聆聽,細細把玩其中的秘密和奧妙。畢竟這不是違背人類愛美天性的一件事。
返回 |